【读音】:bá shè shān chuān
【类型】:4字成语
【出处】: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必使而君弃而封守,跋涉山川,蒙犯霜露,以逞君心。”
【解释】:跋涉山川的意思是形容远道奔波之苦。参见“跋山涉水”。
【读音】:bá shān shè shuǐ
【类型】:4字成语
【出处】:《诗经·鄘风·载驰》:“大夫跋涉,我心则忧。”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跋山涉水,蒙犯霜露。”
【解释】:跋山涉水的意思是跋山:翻过山岭;涉水,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。翻山越岭,趟水过河。形容走远路的艰苦。
【读音】:bá shān shè chuān
【类型】:4字成语
【出处】:宋·吴曾《能改斋漫录·事实二》:“过家上冢,恳章尽得于哀荣;跋山涉川,之任敢辞于艰险。”
【解释】:跋山涉川的意思是形容远道奔波之苦。参见“跋山涉水”。
【读音】:bá qián zhì hòu
【类型】:4字成语
【出处】:《诗经·豳风·狼跋》:“狼跋其胡,载疐其尾。”唐·韩愈《昌黎集·卷十二·近学解》:“然而公不见信于人,私不见助于友。跋前踬后,动辄得咎”。
【解释】:跋前踬后的意思是跋:踩;踬:被绊倒。本指狼向前进就踩住了自己的颈肉,向后退又会被自己的尾巴绊倒。比喻进退两难。
【读音】:bá qián zhì hòu
【类型】:4字成语
【出处】:宋·陈亮《谢罗尚书启》:“直情径行,视毁誉如风而不恤;跋前疐后,方进退惟谷以堪惊。”
【解释】:跋前疐后的意思是同“跋胡疐尾”。比喻进退两难。
【读音】:bá qián jié hòu
【类型】:4字成语
【出处】:元·辛文房《唐才子传·罗邺》:“而跋前踕后,绝域无聊,独奈其命薄何?”一本作“跋前疐后”。
【解释】:跋前踕后的意思是同“跋胡疐尾”。比喻进退两难。
【读音】:bá lǚ shān chuān
【类型】:4字成语
【出处】: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:“文公躬擐甲胄,,逾越险阻,征东之诸之侯。”
【解释】:跋履山川的意思是形容远道奔波之苦。参见“跋山涉水”。
【读音】:bá lái fù wǎng
【类型】:4字成语
【出处】:语出《礼记·少仪》:“毋拔来,毋报往。”郑玄注:“报读为赴疾之赴,拨、赴皆疾也。”
【解释】:跋来报往的意思是匆匆地跑来跑去。跋,通“拔”。
【读音】:bá hù zì zì
【类型】:4字成语
【出处】:《明史·朵颜传》:“于是长昂益跋扈自恣,东勾土蛮,西结婚白洪大,以扰诸边。”
【解释】:跋扈自恣的意思是形容为所欲为,无所忌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