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读音】:sān gōng liù yuàn
【类型】:4字成语
【出处】:元·无名氏《抱妆盒》楔子:“兀那三宫六院,妃嫔彩女听者:明日圣驾亲到御园,打一金弹,金弹落处,有拾得者。”
【解释】:三宫六院的意思是泛指帝王的妃嫔。
【读音】:sān gēng bàn yè
【类型】:4字成语
【出处】:《宋史·赵昌言传》:“四人者(陈象舆、胡旦、董俨、梁灏)日夕会昌言第。京师为之语曰:‘陈三更,董半夜’。”
【解释】:三更半夜的意思是一夜分为五更,三更是午夜十二时。指深夜。
【读音】:sān gè chòu pí jiàng,sài guò zhū gě liàng
【类型】:7字成语
【出处】:
【解释】:三个臭皮匠,赛过诸葛亮的意思是比喻人多智慧多,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,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。
【读音】:sān gào tóu zhù
【类型】:4字成语
【出处】: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:“昔者曾子处费,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,人告曾子母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曾子之母曰:‘吾子不杀人。’织自若。有顷焉,人又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其母尚织自若也。顷之,一人又告之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其母惧,投杼逾墙而走。
【解释】:三告投杼的意思是比喻流言数传能使人信而转疑。
【读音】:sān gāng wǔ cháng
【类型】:4字成语
【出处】:《白虎通·三纲六纪》:“三纲者,何谓也?谓君臣、父子、夫妇也。”汉·王充《论衡·问孔》:“五常之道,仁、义、智、信也。”
【解释】:三纲五常的意思是三纲:指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,夫为妻纲;五常:指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。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。
【读音】:sān fù sī yán
【类型】:4字成语
【出处】: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南容三复《白圭》。”朱熹注:“《诗经·大雅·抑》之篇曰:‘白圭之玷,尚可磨也;斯言之玷,不可为也。’南容一日三复此言。”
【解释】:三复斯言的意思是三复:多次反复;斯言:这句话。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。形容对它极为重视。
【读音】:sān fù bái guī
【类型】:4字成语
【出处】: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南容三复白圭,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。”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:“《诗》云:‘白圭之玷,尚可磨也;斯言之玷,不可为也。’南容读诗至此,三反复之,是其心慎言也。”
【解释】:三复白圭的意思是指慎于言行。
【读音】:sān fū zhī yán
【类型】:4字成语
【出处】: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:“昔者曾子处费,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,人告曾子母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曾子母曰:‘吾子不杀人。’织自若。有顷焉,人又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其母尚织自若。顷之,一人又告之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其母惧……”
【解释】:三夫之言的意思是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。
【读音】:sān fū zhī duì
【类型】:4字成语
【出处】:《晋书·王濬传》:“今臣之信行,未若曾参之着;而谗构沸腾,非徒三夫之对,外内扇助,为二五之应。”
【解释】:三夫之对的意思是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。同“三夫之言”。
【读音】:sān fū chéng shì hǔ
【类型】:5字成语
【出处】:《宋书·乐志三》:“三夫成市虎,慈母投杼趋。”
【解释】:三夫成市虎的意思是比喻说的人多了,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。同“三人成虎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