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风散的功效与作用

输入需要查询的方剂:

消风散的功效与作用

方剂:消风散的作用,消风散的功能主治

方剂名称:消风散

成分组成:

荆芥穗2两,甘草(炒)2两,芎藭2两,羌活2两,白僵蚕(炒)2两,防风(去芦)2两,茯苓(去皮,用白底)2两,蝉壳(去土,微炒)2两,藿香叶(去梗)2两,人参(去芦)2两,厚朴(去粗皮,姜汁涂炙熟)半两,陈皮(去瓤,洗,焙)半两。

出处:

《局方》卷一。

主治:

风湿上攻,或外侵肌肤,头目昏痛,痒瘾疹,眼痒昏涩,耳鸣咳嗽,偏风,小儿疮疹,急慢惊风,胎风赤烂,妇人血风。

加减:

功效:

用法用量:

每服2钱,茶清调下。如久病偏风,每日3服,便觉轻减。如脱着淋浴,暴感风寒,头痛身重,寒热倦疼,用荆芥茶清调下,温酒调下亦得,可并服之。小儿虚风,目涩昏困,及急慢惊风,用乳香、荆芥汤调下半钱,并不拘时候。

制备方法:

上为细末。

临床应用:

各家论述:

①《医方考》:风热则表实,实者宜散之,荆芥、芎藭、防风、羌活皆辛散也;表实例里虚,虚则宜补之,人参、甘卓、茯苓皆甘补也;风盛则气壅,厚朴所以下气,陈、藿所以泄气;风热生痰,治以僵蚕;表热留连,治以蝉退。②《医方集解》:此足太阳、手太阳药也。羌、防、荆、芎之辛浮,以治头目项背之风;僵蚕、蝉蜕之清扬,以去皮肤之风;藿香、厚朴以去恶散满;参、苓、甘、橘以辅正调中,使风邪无留壅也。

用药禁忌:

附注:

人参消风散(《卫生宝鉴》卷九)。本方去人参,加雄黄,名“雄风散”。(见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)。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消风散字相关
诗词大全
 
成语大全
说文解字
黄历农历
起名取名
实用资料
游戏测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