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:萨满教
【萨满教 】
(Shamanism)为原始宗教之一种晚期形式。广义而言,亦包括未开化社会之精灵崇拜(Animism),乃属原始宗教型态之一。具有明显之氏族部落宗教特点。其仪式多藉占卜以祈求无病息灾、驱退恶魔。萨满(shaman,巫师)之语义,系出自通古斯语(Tungus)司祭(sma^n)之意。于梵语中,则为 s/raman!a(巴saman!a ,勤息之意),此字字根sam,系兴奋状态中之疯狂舞蹈者之意。古印度吠陀神话文学中,对一切自然现象赋予神格,而自然界之运行与人类恐惧之根源则来自神灵之支配,祭祀神灵遂成为现实生活最高之规制。由此可知,古印度之宗教,系属萨满教之型态。
佛陀出世的意义之一,即欲打破古代雅利安人原始之神灵观。然虽受佛陀教化,民众仍未能消除旧有萨满教之思想。故于佛陀入灭后,萨满教思想遂逐渐渗入佛教教义中。在曼怛罗(梵mantra ,真言)一名义之下,引用咒术,尤于密教之兴隆及其宗教体系中特为显著。
我国宋代徐梦莘之三朝北盟会编中,最早出现‘珊弯’一词,即一般所谓萨满,系指巫(女巫)、觋(男巫)。即于驱除恶鬼、息灾祈愿、祈雨、招魂、占卜、治病、开运之时,既歌舞,且哭喊者。佛教传入以前之西藏棒教,谓宇宙中有善恶精灵之存在,支配人类世界之吉凶祸福。佛教传入西藏后,在给予棒教新影响之同时,亦受其民俗信仰之型态与内容所影响,因而发展成独特之喇嘛教。
大量输入中国文化、思想之古代日本文化亦显见萨满教影响之迹,于古语拾遗的神代(上古之神话时代)之记录中,可散见‘片巫’、‘肱巫’之名,可见日本自神代时代开始,即存有萨满教之思想。
在古代印度阶级制度下,婆罗门可视为存在于神、精灵与人类间之萨满。释尊于菩提树下开悟成道以来,即否定以祈祷祭祀追求人类幸福之态度,从而视以神、精灵为崇拜对象之宗教仪式为无意义之举,于是针对萨满教之兴奋与失神而宣说‘禅定’与‘觉醒’之道,故原始佛教教团中,严禁咒术,否定婆罗门教之祭祀。及至大乘佛教兴起后,渐有诵念咒句与真言之祭典成立,此即密教主要之特质。此种摄取印度民间信仰,而产生密教教理秘仪化之情形,使佛教呈现出显著的萨满教之倾向。
及至佛教传入中国,乃与以巫术为中心之中国民间信仰结合;至道教确立其教义及宗教型态之后,再度影响佛教匪浅。继之佛教传入日本后,亦与日本固有民族信仰之萨满教相结合,而产生死灵崇拜、祖先崇拜等思想;由是,不仅成为将佛教深奥之教理体系渗透入一般民众之方便法门,且亦因之形成日本佛教独特性格原因之一。
分类:佛学大词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