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乘起信论真伪之争什么意思,大乘起信论真伪之争的意思及解释

输入需要查询的关键字:

大乘起信论真伪之争的含义及解释

词语:大乘起信论真伪之争

【大乘起信论真伪之争】大乘起信论,历来为性宗所依的重要经论之一,大乘佛教的主要宗派如华严、天台、禅、净土等皆深受其影响。但这也是历来争议性颇大的一本书,隋代法经撰《众经目录》,卷五称︰‘(大乘起信论)一卷,人云真谛译,勘真谛录无此论,故入疑。’这是最早对本论提出的疑问。唐均正著《四论玄义》,卷十称:‘起信论一卷,人云马鸣造。北地诸论师云︰非马鸣造论,昔日地论师造论,借菩萨名行之,故寻翻经目录中无有也,未知定是否。’ 这是唐代对本论提出的质疑。

清季末年,由于杨仁山的提倡,数十年间,此书风行天下。民国初年,梁启超以日本人研究的结果,译撰为《大乘起信论考证》一书,结论认为此书是我国先民所作,誉之为杰出的思想论著,引为我民族文化之光荣。欧阳竟无、吕秋逸、王恩洋等亦认本论为伪书,欧阳竟无在《杨仁山居士传》中谓:‘起信论出,独帜法坛,支离笼统之害千有余年,至今不息。’王恩洋在《大乘起信论料简》一文中更谓:‘夫斯论之作,固出于梁陈小儿,无知遍计,亦何深罪!特当有唐之世,大法盛行,唯识法相因明之理,广博精严,甚深抉择,而此论乃无人料简,灵泰、智周之徒,虽略斥责而不探讨,贻诸后世习尚风行。遂致肤浅模棱,剡尽慧命,似教既兴,正法以坠,而法相唯识千余年来遂鲜人道及矣 !’

而太虚大师是佛教领袖,八宗并弘,为维护《起信论》在佛教中的地位,乃领导武昌佛学院同仁,各撰文驳斥对方,这就引发了一场‘大乘起信论论战’。‘内院’、‘武院’同人,都参加了这场笔战。《起信论》的问题究竟发生在什么地方呢?起信论之失,在于:‘真如缘起万法,且为受熏体’这一部分。按、真如为超言绝虑,不生不灭之理体,而《起信论》谓:‘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,非一非异,名为阿赖耶识。’又谓:‘真如净法,实无于染,但以无明而熏习故,则有染相。’如果说真如可与生灭和合,可以受熏,则陷真如于生灭无常之过,那就不成为真如了。欧阳竟无于《唯识抉择谈》一文中谓:‘起信论不立染净种子,而言熏习起用,其熏习义亦不成。……其不立正智无漏种子也,则于理失用义,于教失违楞伽……起信无漏种,真如自能离染成净,乃合正智与真如为一,失体亦复失用也。……’

事实上,《起信论》确是一部伪书,是北地论师,于地论宗兴起之后,依据菩提留支所译的十卷本《入楞伽经》所造的。在《入楞伽经》中,一方面把如来藏视为同体,一方面又视为异体。在卷七《佛性品》中,一方面直称阿赖耶识为‘如来藏阿赖耶识’一方面又谓:‘如来藏不在阿赖耶识中,是故七种识有生有灭,如来藏不生不灭。’以上这两种论述,《大乘起信论》继承了其‘同体论’,视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为一体,包括染净两种因素,故曰:‘依如来藏故有生死,依如来藏故得涅槃。’而后来的摄论师受‘异体论’的影响,建立九识——于阿赖耶识之外另立清净的庵摩罗识。地论宗兴起,分为相州南道派与相州北道派,这两派在理论上并不一致。有谓,《起信论》之撰述,目的在调和两派理论上的差异。是否如此,尚有待于专家的考证。

分类:唯识名词白话辞典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诗词大全
 
成语大全
说文解字
黄历农历
起名取名
实用资料
游戏测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