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:浩劫
【浩劫 】
“劫”是“劫波”Kalpa的音略,意译为“大时”,即不能用年数来计算的宏观时间概念。佛教中关于“劫”的说法较多,如小劫、中劫、大劫、阿僧祗劫、磐石劫等。经中说,用一件轻软的天衣,每隔三年去拂拭一次方广数十里的磐石,直到此石销尽,谓一“小劫”。(见《璎珞经·佛母品》)而“八十小劫,名一大劫”。(《法苑珠林》卷三)“阿僧祗”,梵语asankhya,意为无数。“阿僧祗劫”,犹言无数劫。据说从初发心到成佛要经过“三大阿僧祗劫”,简直遥遥无期。然而,《华严经·梵行品》又说:“不可说劫与一念平等。”表明佛教认为时间的长短是“唯心”所变的。经中又说,一大劫中包括世界“成、住、坏、空”四个阶段,“劫”的时间概念由此引申到空间范畴。词语中的“浩劫”、“劫难”等,都是兼有时空双重意义的。在俗语中“浩劫”有两个意义:一指深重的灾难。如郭沫若《北上纪行》诗:“两番罹浩劫,一旦扫沉阴”。又如《花城》1981年第2期:“经历了‘文化大革命’这样一场浩劫,他们的头脑要复杂得多。”一指及其漫长的时间。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九回:“此时何玉凤的遭际真算是千古第一个乐人,来享浩劫第一桩快事。”又如丰子恺《缘缘堂随笔·阿难》:“数千万光年中的七尺之躯,与无穷的浩劫中的数十年,叫做‘人生’。”佛经上说,世界经历一次从形成到毁灭(成、住、坏、空)称为“一大劫”。“一大劫”也就是“浩劫”,“浩劫”既是漫长的时间,又包含有惊心动魄的大、小“三灾”。(李明权)
分类:俗语佛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