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剂:文蛤汤的作用,文蛤汤的功能主治
方剂名称:文蛤汤
成分组成:
文蛤5两,麻黄3两,甘草3两,生姜3两,石膏5两,杏仁50个,大枣12个。
出处:
《金匮》卷中。
主治:
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;兼主微风,脉紧头痛。
加减:
功效:
用法用量:
水6升,煮取2升,温服1升。汗出即愈。
制备方法:
临床应用:
各家论述:
《伤寒附翼》:病发于阳,应以汗解,庸工用水攻之法,热被水劫而不得散,外则肉上粟起,因湿气凝结于玄府也;内则烦热,意欲饮水,是阳邪内郁也。当渴而反不渴者,皮毛之水气入肺也。夫皮肉之水气,非五苓散之可任;而小青龙之温散,又非内烦者之所宜,故制文蛤汤。文蛤生于海中而不畏水,其能制水可知;咸能补心,寒能胜热,其壳能利皮肤之水,其肉能止胸中之烦,故以为君。然阳为阴郁,非汗不解;而湿在皮肤,又不当动其经络;热淫于内,亦不可发以大温,故于麻黄汤去桂枝,而加石膏、姜、枣,此亦大青龙之变局也。
用药禁忌:
附注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