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剂:茵陈丸的作用,茵陈丸的功能主治
方剂名称:茵陈丸
成分组成:
茵陈3两,栀子3两,芒消3两,杏仁3两,巴豆1两,恒山2两,鳖甲2两,大黄5两,豉5合。
出处:
《千金》卷十。
主治:
时行病,急黄,瘴疠疫气,痎疟,赤白痢,伤寒,妇人血气刺痛,小儿惊热欲发痫。时行病,急黄,瘴疠疫气,痎疟。黄病痰癖,时气伤食,小儿惊热欲发痫,赤白痢,春初有宿热。伤寒5-7日以后,胸膈痞闷,喘息呕逆;妇人血气刺痛。
加减:
功效:
用法用量:
每服3丸,饮送下。以吐利为佳。不知,加1丸。初觉体气有异,急服之。
制备方法:
上为末,以饧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临床应用:
各家论述:
《医方集解》:此足太阳、阳明、厥阴药也。栀子、淡鼓,栀鼓汤也,合常山可以涌吐,合杏仁可以解肌;大黄、芒消,承气汤也,可以荡热去实,合茵陈可以利湿退黄,三药名茵陈汤,治黄正药;加巴豆大热以祛脏腑积寒,加鳖甲滋阴,以退血分寒热。此方备汗吐下三法,故能统治诸病。居平当预合之,以备缓急,虽云劫剂,实佳方也。
用药禁忌:
忌苋菜,芦笋,野猪肉,生葱,生菜。
附注:
茵陈蒿丸(《圣济总录》卷三十七)、三山丸(《鸡峰》卷五)、茵陈栀子丸(《鸡峰》卷九)、栀子丸(《得效》卷三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