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剂:温经汤的作用,温经汤的功能主治
方剂名称:温经汤
成分组成:
吴茱萸3两,当归2两,芎2两,芍药2两,人参2两,桂枝2两,阿胶2两,生姜2两,牡丹皮(去心)2两,甘草2两,半夏半斤,麦冬1升(去心)。
出处:
《金匮》卷下。
主治:
妇人年五十所,病下利数10日不止,暮即发热,少腹里急,腹满,手掌烦热,唇口干燥。此病属带下,瘀血在少腹不去。
加减:
功效:
用法用量:
上以水1斗,煮取3升,分温3服。
制备方法:
临床应用:
各家论述:
1.《金匮要略心典》:妇人年五十所,天癸已断而病下利,似非因经所致矣。不知少腹旧有积血,欲行而末得遽行,欲止而不能竟止,于是下利窘急,至数十日不止。暮即发热者,血结在阳,阳气至暮,不得入于阴,而反浮于外也。少腹里急腹满者,血积不行,亦阴寒在下也。手掌烦热病在阴,掌亦阴也。唇口干燥,血内瘀者,不外荣也。此为瘀血作利,不必治利,但去其瘀而利自止。吴茱萸、桂枝,丹皮入血散寒而行其瘀,芎、归、芍药、麦冬、阿胶以生新血,人参、甘草、姜夏,以正脾气。盖瘀久者荣必衰,下多者脾必伤也。2.《金匮要略释义》:温经汤中以吴茱萸、生姜、桂枝温经暖宫,阿胶、当归、川芎、芍药、丹皮和营祛瘀,麦冬、半夏润燥降逆,甘草、人参补益中气。此为养正祛邪方剂,适用于老年妇女因瘀下利,日久不愈;及妇人腹寒不孕,月经不调等症。
用药禁忌:
附注:
调经散(《直指·附遗》卷二十六)、大温经汤(《丹溪心法附余》卷二十)、小温经汤(《血证论》卷八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