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剂:温中和气救逆汤的作用,温中和气救逆汤的功能主治
方剂名称:温中和气救逆汤
成分组成:
生潞党3两(淡姜汁炒),泡吴萸8钱,嫩桂尖1两2钱,紫苏叶8钱,漂于术2两4钱(陈灶心土炒近黑勿枯),高良姜1两2钱,杭白芍1两6钱,西砂仁8钱,白干姜1两6钱(炒近黑),公丁香6钱,宣木瓜1两6钱,法半夏1两2钱,明附片3两,炙甘草1两2钱。
出处:
《寿世新编》卷上。
主治:
时疫霍乱,大吐大泻,四肢厥逆,冷汗直出,舌白不渴,渴则饮热,数口而止,面唇(白光)白,腹痛转筋,脉沉细,或散乱,或伏。
加减:
功效:
回阳救急,起死回生。
用法用量:
大人每服3-4钱,开水送服,不愈再服;小儿1-2岁酌与之。如呕吐太甚,百药不能纳者,速用陈藕节7枚,煎水1碗,再送吞此丸。
制备方法:
上选道地药料,照制足戥,另用灶心土1斤打碎,将河水6大碗先煮半小时,澄清去滓,又取樟树二层皮6两,投入煮灶心土水中煎汁,和药末为丸,如梧桐子大,烘干,瓷瓶收贮,勿泄气。
临床应用:
各家论述:
方用理中为君,所以急救中气之脱,以止吐泻也;加萸、附者,所以温少阴之寒,救腹中之痛也;加良姜、丁香、砂仁、半夏者,所以温中和胃调气,以补理中所不及也;加木瓜、桂、芍,舒筋平肝,以救其转筋,且桂、芍并用,两和营卫,兼可救冷汗,又与姜、附回阳也;紫苏与樟皮芳香逐秽,可以行气解疫;兼之河水趋下,灶土暖中,且皆能治呕,故取效如神也。
用药禁忌:
附注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