惭愧什么意思,惭愧的意思及解释

输入需要查询的关键字:

惭愧的含义及解释

词语:惭愧

【惭愧 】

惭(梵hri^ )与愧(梵apatra^pya )之并称。心所之名。为说一切有部大善地法之一,法相宗善法之一。即羞耻过罪之精神作用。又作有惭有愧。为‘无惭无愧’之对称。俱舍论卷四对惭、愧举出二释,第一释谓崇敬诸功德及有德者之心为‘惭’,怖罪之心为‘愧’;第二释为有余师之说,谓自省所造之罪恶而感羞耻之心为‘惭’,以自己所造之罪面对他人时引以为耻之心为‘愧’,此说即以惭、愧皆为羞耻之心,但由对自己与对他人而分别为二。又据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九载,‘惭’即自己不造罪,‘愧’为不教他人造罪;‘惭’为在自心中感觉羞耻,‘愧’为自己之罪向他人披露而感觉羞耻;‘惭’为对人之羞耻心,‘愧’为对天之羞耻心。此说相当于俱舍论之第二释。成唯识论卷六则并取俱舍论之二释,认为‘惭’为先尊重自身,而后崇重贤者与圣者,并崇重法;‘愧’系由世间之力,即由于他人之讥谤或律法之制裁,而轻拒暴恶。即主张羞耻为惭、愧二者之通相,崇善与拒恶则分别为惭、愧之别相。

 相对于惭、愧者,不敬诸功德与有德者,或不自省自造之罪恶而感到羞耻等,此种皆称无惭(梵a^hri^kya )。又无怖罪之心,或于自造之罪对他人不以为耻,则称无愧(梵anapatra^pya )。惭与愧二者能使一切诸行光洁,故称之为二种白法。[佛遗教经、本事经卷四、大毗婆沙论卷三十五、杂阿毗昙心论卷二、显扬圣教论卷一、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五、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一、顺正理论卷十一、俱舍论光记卷二十]

分类:佛学大词典

惭愧相关链接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诗词大全
 
成语大全
说文解字
黄历农历
起名取名
实用资料
游戏测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