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佛学辞典 - 佛学大辞典查询,佛教知识大全,佛学故事大全,佛教经典故事

在线佛学辞典,佛教知识大全

【佛学知识大辞典】提供在线佛学知识查询服务,内容采编自佛学大词典,丁福保佛学大词典,中国百科全书,英汉对照词典,三藏法数,佛学常见辞汇,法界次第初门,法门名义集,俗语佛源,法相辞典,翻译名义集,佛学次第统编,五灯会元,南传佛教英文辞典,历代名僧辞典,阅藏知津,唯识名词白话辞典等典籍。

输入需要查询的关键字:

四大

【四大】地水火风是也。和合成身。地者骨肉形体也。水者血髓润也。火者温暖也。风者出入气息也

分类:法门名义集

六大

【六大】地水火风空识也。四大前说。此空大虚通分也识大了别心也

分类:法门名义集

五阴

【五阴】色受想行识。此五阴共成众生也。何以色阴。形碍为色。领纳为受。假名为想。起作名行。了别为识。何谓为阴者。阴盖积聚。以成众生

分类:法门名义集

六根

【六根】眼耳鼻舌身意。是为六根。发生六识中间缘。染是识六尘。眼受何尘。色乱其想。耳取何尘。声荡其志。鼻染何尘。香熏其欲。舌受何尘。味长其嗜。身取何尘。著于细滑。意染何尘。流于分别。何以谓之尘。六根所缘合生染著污心智有等尘埃之坋物也。六识随尘障无尘智。行者观空。得无尘解。故能不染声色。不贪舌味。不著细

分类:法门名义集

九识

【九识】从眼至意为六。前已具言。第七阿陀那识。第八阿黎耶识。第九阿磨罗识。通前是为九。何名为阿陀那者。此西域语。以义言之。我见之识。凡夫我见依此识起。障无我智令不得生。圣人修灭心定者。乃能除此惑也。除有我之惑。得无我之智。阿黎耶识者。亦西域音也。以义言之。其能有二。一持有色诸根。令其不坏。二持清净种

分类:法门名义集

十二入

【十二入】眼入。耳入。鼻入。舌入。身入。意入。色入。声入。香入。味入。触入。法入。眼等六根。为内六入。色等六尘。相对通生识道。为外六入。内外二六。是为十二入。何谓为入。根尘相对通生识道。受入爱憎。故名为入

分类:法门名义集

十八界

【十八界】六根六尘六识。总此三六为十八界。何以名界界。性别为义

分类:法门名义集

二边

【二边】有见无见。是为二边。复有二边。断见常见。有见者。法性空故。不可执有。常见者。因果灭。业报不失。不可断也。常见者。诸法常也。法无空相。不可为常。何以谓之边。空有断常皆是邪僻。不合中道。故谓之边。维摩经云。虽行于空。而殖众德本。虽行无相。而度诸众生。虽行无起。而起一切善行。此是菩萨离边无著之行也

分类:法门名义集

三毒

【三毒】贪欲。嗔恚。愚痴是也。此毒能生万咎

分类:法门名义集

五欲

【五欲】色欲。声欲。香欲。味欲。触欲。是为五欲也。人天福报受五欲乐。修道之人舍而不著。故维摩经云。虽福应有。不当自恣。当观五欲无常。以求善本。于身命财。而修坚法

分类:法门名义集

六贼

【六贼】六识染尘能生三毒。劫害功德。故比之贼。经云。而此识贼如猿猴走游六根是也

分类:法门名义集

八倒

【八倒】唯大涅槃有常乐我净。而众生谓无常乐我净。于无见有谓无边理及实。故名倒也。前后二四。名为八倒

分类:法门名义集

四倒

【四倒】常倒。我倒。净倒。乐倒。我一切法谓无常乐我净。而众生见有常乐我净。复有四倒

分类:法门名义集

五盖

【五盖】贪欲盖。嗔恚盖。睡眠盖。掉举盖。疑盖。何名为盖。能覆行人。名之为盖。盖掩其心。令不明了。是名为盖

分类:法门名义集

四惑

【四惑】我见。我爱。我慢。无明。谓之四惑。是第七阿陀那识生

分类:法门名义集

八邪

【八邪】邪见。邪思惟。邪语。邪业。邪命。邪精进。邪念。邪定

分类:法门名义集

九恼

【九恼】憎我善友。爱我怨家。及憎我身。此三种违情。各有三世。是为

分类:法门名义集

三障

分类:法门名义集

四魔

【四魔】烦恼魔(生死因)。阴魔。死魔(此二是生死果)。天魔(生死缘)此四种能解脱。故名为魔

分类:法门名义集

十缠

【十缠】一无惭。二无愧。三睡。四悔。五悭。六嫉。七姤。八眠。九忿。十覆

分类:法门名义集

三漏

【三漏】欲漏。有漏。无明漏

分类:法门名义集

六十二见

【六十二见】于过去世五阴上。各横计四句。过去四句者。一者如去。二者不如去。三者亦如去亦不如去。四者非如去非不如去。于未来五阴上计四句。一者有边。二者无边。三者亦有边亦无边。四者非有边非无边。于现在阴上。各计四句。一者常。二者无常。三者亦常亦无常。四者非常非无常。二阴上各起四见。五阴合数为二十。三世总

分类:法门名义集

十使烦恼

【十使烦恼】一者身见。二者边见。三者见取(于有漏见而生取著)四者戒取(执有漏戒以求净果)五者邪见。六者贪。七者嗔。八者痴。九者慢。十者疑。邪见已上五种名五利使。贪嗔已下五种钝使。利使五种为见谛烦恼。能迷实理令不得见。钝使五种为修道烦恼。能障事中修之行。须陀洹人断见谛烦恼尽。斯陀含阿那含修道烦恼而未尽

分类:法门名义集

五住地烦恼

【五住地烦恼】见一切处住地(遍通三界烦恼)欲爱住地(欲界烦恼)色爱住地(无色界烦恼)小乘三果四向。渐断前四住地烦恼未尽。故在三界中受分段生死。阿罗汉辟支佛地前三贤菩萨。乃至十住已还。断四住地烦恼尽。故免三界分段生死。仍有无明住地渐断未尽。故受三界外变易生死。故经云。阿罗辟支佛大力菩萨三种意生身。悉受

分类:法门名义集

三种意生身者

【三种意生身者】初地二地三地。名摩跋提乐意生身。四五六地。名觉法自性性意生身。七八九十地。名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

分类:法门名义集

三归

【三归】归依佛。归依法。归依僧

分类:法门名义集

四依

【四依】依法不依人。依义不依语。依智不依识。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

分类:法门名义集

五戒

【五戒】一不杀生。二不偷盗。三不邪淫。四不妄语。五不饮酒。是为五戒。净度经云。持定者天令五神护之。五戒定者二十五神营救门户不令恶□

分类:法门名义集

八戒

【八戒】一不杀。二不盗。三不淫。四不妄语。五不饮酒。六不得带佩璎珞。香油涂身。香熏衣裳。七不得歌舞作唱及故往观听。八不得上高广大床。是为八戒。此是白衣一日一夜持出家戒

分类:法门名义集

十无尽戒

【十无尽戒】一不杀生。二不偷盗。三不邪淫。四不妄语。五不沽酒。六不说出家在家菩萨过失。七不为贪利自赞毁他。八不故悭。九不故嗔。十不故谤三宝藏。从今身至佛身不得犯。若有犯失。四十二贤圣法此是菩萨戒

分类:法门名义集

三聚净戒

【三聚净戒】一切恶无不断。是摄律仪戒。一切善无不修。是摄善法戒。一切众生无不度。是摄众生戒。此三聚戒者菩萨道。一不杀生。二不偷盗。三不邪淫。四不妄语。五不绮语。六不两舌。七不恶口。八不贪欲。九不嗔恚。十不邪见。十地论中有五种十善。一者人天十善。二者声闻十善。三者缘觉十善。四者菩萨十善。五者佛十善。五

分类:法门名义集

六念

【六念】第一念佛。佛是众生无上慈父。第二念法。法是众生烦恼良药。第三念僧。僧是众生三乘福田。第四念戒。戒是众生防非止恶。第五念舍。舍是众生除悭杂著。第六念天。天是众生清净果报。此天非三界之天。谓第一义也。净故名为天

分类:法门名义集

六和敬

【六和敬】身同。口同。意同。戒同。施同。见同。是谓六同。等修佛法。离诸慢争。故名和敬。亦名质直心

分类:法门名义集

六度

【六度】布施度。持戒度。忍辱度。精进度。禅定度。智慧度。到彼岸名之度。西国正音名波罗蜜。波罗者言彼岸。蜜之言到。彼岸到也。若不达三事之空。虽行六种之善。但名为施。但名为戒。不得为波罗蜜

分类:法门名义集

十波罗蜜

【十波罗蜜】檀戒忍精禅慧为六。第七方便波罗蜜(回善施物为他求果。名为方便胜智)。第八愿(要期起行名之为愿)第九力(伏戒断障名之为力)第十智(能知六度法门。名之为智)

分类:法门名义集

四摄

【四摄】布施摄。爱语摄。利益摄。同事摄。菩萨以此四事摄化众生。故名四摄

分类:法门名义集

四无量心

【四无量心】慈无量。悲无量。喜无量。舍无量。慈能与乐饶益。名之慈。慈缘不局。称为无量。悲愍救苦厄。名之为悲。喜庆彼得。名之为喜。舍能亡憎爱。心会平等。离前三心。不著于相。名之为舍。无量之义皆如前释

分类:法门名义集

八大人觉

【八大人觉】少欲。知足。寂净。精进。不忘念。正慧。正定。不戏论

分类:法门名义集

四亲近行

【四亲近行】亲近善友。听闻正法。系念思惟。如法修行

分类:法门名义集

三明

【三明】过去宿命明。未来天眼明。现在漏尽明

分类:法门名义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