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在线佛学词典 - 阿罗汉

阿罗汉

什么是阿罗汉?阿罗汉是什么意思?【佛学知识大辞典】提供在线佛学知识阿罗汉查询服务,相关内容采编自佛学大词典,丁福保佛学大词典,中国百科全书,英汉对照词典,三藏法数,佛学常见辞汇,法界次第初门,法门名义集,俗语佛源,法相辞典,翻译名义集,佛学次第统编,五灯会元,南传佛教英文辞典,历代名僧辞典,阅藏知津,唯识名词白话辞典等典籍。

输入需要查询的关键字:

退法阿罗汉

【退法阿罗汉】退法,梵语pariha^n!a-dharman。六种阿罗汉之一,九无学之一。乃证得阿罗汉果中,最钝根之罗汉,彼等逢疾病等恶缘即退失所证之果。[俱舍论卷二十五](参阅‘九无学’147)

分类:佛学大词典

阿罗汉

【阿罗汉】梵语arhat,巴利语arahant。为声闻四果之一,如来十号之一。又作阿卢汉、阿罗诃、阿啰呵、阿黎呵、遏啰曷帝。略称罗汉、啰呵。意译应、应供、应真、杀贼、不生、无生、无学、真人。指断尽三界见、思之惑,证得尽智,而堪受世间大供养之圣者。此果位通于大、小二乘,然一般皆作狭义之解释,专指小乘佛

分类:佛学大词典

思法阿罗汉

【思法阿罗汉】六种阿罗汉之一,二十七贤圣之一,九无学之一。谓已证得阿罗汉果者中,其性钝根,恐所证之果退失而欲自杀,以入无余涅槃者。[俱舍论卷二十五](参阅‘六种阿罗汉’1303)

分类:佛学大词典

阿罗汉长老

【阿罗汉长老】十一世纪之缅甸僧人。有关其原籍说法不一,或谓锡兰,或谓卑谬、下缅甸。原住于缅甸直通王国(Thaton),从事巴利文三藏之编订。后至蒲甘宣传上座部佛教,为国王阿奴律陀(?~1077)尊为国师,奉旨组织佛教学者将巴利文三藏译成缅文,又协助阿奴律陀于全国各地创建佛教僧团,建塔造寺。

分类:佛学大词典

阿罗汉向

【阿罗汉向】为四向之第四。即趋向阿罗汉果之‘因位’。得第三果‘阿那含果’之人于断除三界之见惑及欲界九品之思惑后,更起加行,断除色界、无色界之惑,其间即称为阿罗汉向。由断除有顶九品之惑,而灭尽三界见、思之惑,证入阿罗汉果。又阿罗汉果为四果之第四,于解脱道已生尽智,四智圆融无碍而无法可学,升至极位,故称

分类:佛学大词典

六种阿罗汉

【六种阿罗汉】声闻四果中之第四阿罗汉果,由其种性之优劣分为六种。即:(一)退法阿罗汉,指遇疾病等恶缘即退失所得者,系最劣之种性。(二)思法阿罗汉,指忧惧退失所得之证果,恒思自害而入无余涅槃者。(三)护法阿罗汉,指能自己守护所得之证果者。(四)安住法阿罗汉,指不退不进,安住其果位者。即若无殊胜之退缘则

分类:佛学大词典

不动法阿罗汉

【不动法阿罗汉】六种阿罗汉之一,九无学之一。即得阿罗汉果中最利根之种性,得尽智、无生智而不退动者。有由本来之种性与钝根者由修练而得其性之二种;前者称不退法,后者称不动法。于六种阿罗汉中,合二者为一,而于九无学中,则分别开立二名。[俱舍论卷二十五](参阅‘九无学’147、‘六种阿罗汉’1303)

分类:佛学大词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