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有心?有心是什么意思?【佛学知识大辞典】提供在线佛学知识有心查询服务,相关内容采编自佛学大词典,丁福保佛学大词典,中国百科全书,英汉对照词典,三藏法数,佛学常见辞汇,法界次第初门,法门名义集,俗语佛源,法相辞典,翻译名义集,佛学次第统编,五灯会元,南传佛教英文辞典,历代名僧辞典,阅藏知津,唯识名词白话辞典等典籍。
【有心位】指心识在生起作用的状态下,称‘有心位’,为‘无心位’的对称。据《瑜伽师地论》卷十三所举,无心睡眠位、无心闷绝位、无想定位、无想天位、灭尽定位与无余涅槃界位等六位除外,余皆为有心位。此外,唯识宗认为八识俱起,然因六、八二识恒常相续不断,而前五识生起作用时,必与第六识俱起,故唯识宗仅就第六识之
分类:唯识名词白话辞典
【无明别有心法】p1079瑜伽五十六卷十七页云:复次当知无明、智所对治,别有心法,覆蔽为性。非唯明无,亦非邪智。何以故?若彼无明、唯明无者;应不可立软中上品。由无性法、都无软中上品异故。又不可立无明随眠与缠差别。由无性法、于一切时,其相相似;现行、随转、不可建立。又异生心、善染无记、于一切处,常离慧
分类:法相辞典
【死生唯在散有心位】p0620俱舍论十卷十七页云:又死生时,唯散非定。要有心位。必非无心。非在定心,有死生义。界地别故。加行生故。能摄益故。亦非无心有死生义。以无心位,命必无损。若所依身,将欲变坏;必定还起,属所依心;然后命终。更无余理。又无心者,不能受生。以无因故。离起烦恼,无受生故。
分类:法相辞典
【有心地及无心地】p0555瑜伽释十七页云:所言有心无心地者:略就五门,建立差别。一、就地总说门,谓五识身相应地,意地,有寻有伺地,无寻唯伺地,此四一向是有心地。无寻无伺地中,除无想定,幷无想生,及灭尽定,所余一向是有心地。若无想定,幷无想生,及灭尽定,是无心地。于此门中,无心睡眠,无心闷绝,亦名有
分类:法相辞典
【有心无心二地】p0553瑜伽十三卷十三页云:已说非三摩呬多地;云何有心地?云何无心地?谓此二地,俱由五门,应知其相。一、地施设建立门,二、心乱不乱建立门,三、生不生建立门,四、分位建立门,五、第一义建立门。地施设建立者:谓五识身相应地,意地,有寻有伺地,无寻唯伺地,此四一向是有心地。无寻无伺地中,
分类:法相辞典
【三界皆唯有心】p0206无性释四卷七页云:如是三界,皆唯有心。此言显示三界唯识。言三界者,谓与欲等爱结相应,堕在三界。此唯识言,成立唯有诸心心法,无有三界横计所缘。此言不遣真如所缘,依他所缘。谓道谛摄根本后得二种所缘。由彼不为爱所执故;非所治故;非迷乱故;非三界摄。亦不离识,故不待说。若尔;应说如
分类:法相辞典
【有心位】(术语)谓心王起时。对于无心位而言。小乘萨婆多部不许二心并起,故不论六识中何者动作时名为有心位。大乘许八识俱起,七八二识恒相续而不止,故不论有无。又前五识必伴第六识而起。故唯就第六识之起不起而论有心无心。见成唯识论七。
分类:丁福保佛学大词典
【有心位】指心识起作用之时。为‘无心位’之对称。据瑜伽师地论卷十三所举,无心睡眠位、无心闷绝位、无想定位、无想生位、灭尽定位与无余涅槃界位等六位除外,余皆为有心位。此外,唯识宗认为八识俱起,然因七、八二识恒常相续不断,而前五识起作用时,必与第六识俱起,故唯识宗仅就第六识之起与不起,而论有心或无心。然
分类:佛学大词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