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在线佛学词典 - 善根

善根

什么是善根?善根是什么意思?【佛学知识大辞典】提供在线佛学知识善根查询服务,相关内容采编自佛学大词典,丁福保佛学大词典,中国百科全书,英汉对照词典,三藏法数,佛学常见辞汇,法界次第初门,法门名义集,俗语佛源,法相辞典,翻译名义集,佛学次第统编,五灯会元,南传佛教英文辞典,历代名僧辞典,阅藏知津,唯识名词白话辞典等典籍。

输入需要查询的关键字:

摄诸善根经

【摄诸善根经】(经名)华手经之异名。

分类:丁福保佛学大词典

续善根

【续善根】为‘断善根’之对称。拨无因果之邪见者,断其善根,称为断善根;断善根后,对因果之理,或疑为有,或再起正见,肯定因果相续之理者,续其善根,称为续善根。[俱舍论卷十七]

分类:佛学大词典

断善根

【断善根】梵语kus/ala-mu^la-samuccheda。略作断善。依上品(高程度)之邪见,否定因果,称为断善根(根为诸善所生之因)。据俱舍论卷十七载,起上品之邪见,否定因果之理时,仅断欲界生得(与生俱有者)之善根,且九品(九阶段)之善根系由九品邪见逆顺相对,渐次而断,并非一时之间顿断。须弥四

分类:佛学大词典

善根

【善根】梵语kus/ala-mu^la,巴利语kusala-mu^la。又作善本、德本。即产生诸善法之根本。据中阿含卷七大拘絺罗经载,比丘知善、知善根,是谓成就见、得正见,于法得不坏净,入于正法中。无贪、无嗔、无痴三者为善根之体,合称为三善根。不善根(梵akus/ala-mu^la)则为善根之相反,

分类:佛学大词典

善根魔

【善根魔】为十魔之一。即贪着自己所修之善法而不再精进之意。此魔能障碍正道,使修行者丧失智慧眼,故旧华严经卷四十二离世间品谓(大九·六六三上):‘失善根魔,心不悔故。’(参阅‘十魔’504)

分类:佛学大词典

四善根位

【四善根位】指见道以前,观四谛及修十六行相以达无漏圣位之四种修行阶位。小乘俱舍、成实二宗谓于总相念住之后位,大乘唯识宗则谓于十回向之满位,生起四种善根。今试举小乘有部与大乘唯识宗之说:(一)小乘有部认为,初生无漏之慧,而明了四谛之理,称为见(现观)道;作准备以进入见道之位,则称为四善根位。由于该位所

分类:佛学大词典

四法集善根

【四法集善根】谓有四法令修菩萨行者能广集一切善根。据大迦叶问大宝积经卷一载:(一)乐住林间,谓行者当远离尘嚣,而住于山林空闲之处,寂静宴默,思惟正道。(二)四事摄物,四事,指布施、爱语、利行、同事。谓行者本身之修行具足,则必须外引众生,使彼等同于己所行之道,故应常行布施,周济众生之贫乏,复以爱语安慰

分类:佛学大词典

少善根

【少善根】梵语avarama^traka-kus/alamu^la。又作少善。谓薄少之善根。即指念佛以外之各种杂善。依阿弥陀经之意,一日乃至七日执持弥陀名号而能一心不乱者,称为多善根,其他诸善,则称少善根,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。又据元晓之阿弥陀经疏载,菩提心为正因多善根,执持名号

分类:佛学大词典

五种善根发相

【五种善根发相】坐禅所积功德之五种相。即:(一)息道善根发相,修行者数息观成就,于禅定时自心安悦而发善根;又分为(1)知息道根本禅定善根发相,(2)随息特胜善根发相。(二)不净观善根发相,修行者于禅定中起不净观,舍爱着之所而发善根;又分为(1)九想善根发相,(2)背舍善根发相,(3)大不净善根发相。

分类:佛学大词典

不善根

【不善根】梵语akus/ala-mu^la。三界诸烦恼之中,欲界五部有三种不善之根,即贪不善根、嗔不善根、痴不善根。此三烦恼,其性唯不善,能生起、资养一切不善之法,故称不善根。据大毗婆沙论卷一一二载,三烦恼具有五义,故独立为不善根。五义即:(一)通于五部,(二)遍在六识,(三)是随眠性,(四)能起粗

分类:佛学大词典